- 帖子
- 229
- 主题
- 112
- 积分
- 462
- 在线时间
- 8 小时
- 注册时间
- 2017-2-5
|
继续的经济学理论,实际上我们要提出军事上的问题,虽然军事活动,军事组织的经济转换,是一个很有创新的理论,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完全取消军事活动,甚至不是军事活动比通常的规模更少,但是问题就是,我们也已提出,不应该投入很多的人员单位,而是以军事机器化的形式再进行转换。但是在具体的战争问题,以及一个大国长期存在的终极单位,核威慑,特别也就是封锁国的核威慑,当然就不再是经济,甚至也不再是组织部队的战争问题,由此似乎又回避了组织部队的战争,以及没有意义的,或者无畏的牺牲。但是封锁国的核威慑,实际上就是作为这样一个根本无法解决,而又一直存在的终极的困难。但是从苏联的情况看,就是世界最大的核威慑,也不是不存在被解除的可能。只是封锁国显然比苏联更加绝对,极端,在共产主义的问题上不存在改革,或者实质的变革——对此我们也都不想再做很多的论断,我们的意思就是,军事的经济转换,以及很多的相关的理论,措施,活动,还是不能回避正面的,直接的战争问题,以及具体解除核威胁的战略问题,但是我们也有更巧妙的改良措施,那就是在正面的战争和战略上,突出远程武器的扩大和使用。
我们在解除核威慑的问题上,并不是不以直接的组织部署,策略为主,而是要在部署,策略之前,建成足够大的组织,装备,特别是单位的规模。也就是说,策略是以组织为主,但是我们要以实体单位作为基础和中心。比起更直接的,看上去更加有效,高效,快捷的直接的策动,更大的,更加系统的建设,同样是一种战略,甚至是实际上最好的,最快的推进。因为我们也已论证,实际上战争双方,是以总的实力,总的单位作为对比,阶段上的一些进退,得失,虽然看上去非常严重,但是相对全局,其实又不是非常重要。因此无论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一些战争,还是也就是近代民国的战争,我们应该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,甚至是本质的问题,那就是封锁国的军队,在围剿和反围剿的战争,以及长征的活动中,虽然看上去非常微弱,但是从总的组织能力,实力,以及国家,世界的全局去看,他们并不弱小,因此他们可以很顺利的通过长征,扩大组织,扩大根据地。现在封锁国的经济,出现了很大的问题,但是我们也已论证,实际上并不是非常严重,他们可以很轻易的制造物资,制造货币,投放给上市公司,但是市场的格局,经济的结构,不允许他们这样去做,因此他们就实行了相当于放弃市场,保住汇率和物价的这一套措施。于是经济仍然稳健,权力仍然绝对。因此我们在一再进行经济的活动,以及包括军事,政治的各类组织活动以后,虽然活动,还需要很长的时间,但是我们必需提前开始制定,解除封锁国的核威慑,以及以核威慑作为中心,代表的各类大型武器,装备,基地的威慑问题。因此这样再做组织总结,事实上有关于这个问题,也就是在我们具有一定的条件,基础,特别是组织单位的情况下,突出的以远程武器加大规模的基地单位去解决。
其实我们的意思也很简单,军事的机器化转换,再向前推进,就是以大量的远程武器,去取代常规武器的战争。因此我们主要提出的问题,就是我们的远程武器,应该规模还是不够大。美国和俄罗斯的核武器规模,都是1万左右,封锁国宣布300,但是核基地的规模却是5000公里的地下工程。那么导弹的数量,规模应该是多少?因此我们提出,就是要建设足够大的远程武器的规模,以导弹和火箭作为中心,以亚洲国家作为中心,我们以前提出军事基地的规模,就要具有国家级的面积,现在远程武器的规模,应该也有这么大。
然后我们还要结合组织内部的组织的方案,也就是军事组织,或者我们提出建设的组织部队,除了建设和以经济为主的活动,还要有更具体的交易,才能形成真正庞大的和高效的单位。因此结合远程武器的建设规模,我们继续提出,军事组织,还有各类组织部队,以及特别是情报组织,因为单位的规模已然很大,再加上战略的需要,因此这些组织,就可以继续扩大,达到总数也相当于1亿到3亿的规模。这样的规模很大吗?也会形成绝对的特权吗?我们认为不会。因为从封锁国的公开的组织数量,党,团,公务员,武装部,预备役,以及新建立的退役机构,总数就已达到5亿,日本的预备役规模,也有1亿,因此我们建成1亿到3亿的组织,部队,规模并不大,并且同样是各国单位的总数。然后这些组织,就要开始在内部进行交易,交易什么?当然不是别的,也就是军火本身。因此我们实际上提出,就是建设超大的,以导弹和火箭为主的国际联合的远程武器的单位规模,并使组织部队的规模扩大到1亿到3亿,然后内部进行军事交易,从而全面带动活动,单位,以及经济的扩大。然后在具体的战争,战场,现在当然主要就是核威慑的解除上,我们就是以大量的导弹,火箭,作为中心,去进行从封锁到反封锁,从消耗到技术解除的全系列的活动。因此实际上我们要进行的组织,策略,就是以军事目标的活动为主,而达到建设式的条件。 |
|